(1)在溶液泵和發生器泵啟動后應注意使高壓發生器和低壓發生器內的液位在要求的范圍內,否則,應進行調整。
(2)打開蒸汽閥向機組提供蒸汽時應逐步調整,切忌一步到位,以免因局部溫度過高而發生脹裂事故。從打開蒸汽閥至達到供汽壓力值的時間一般為15 - 20min。同時應檢查冷凝水的排水系統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就應及時處理。
(3)在向機組中送入蒸汽10min后,要檢測蒸發器內冷劑水的液位,適時啟動冷劑泵運行,將冷劑水的液位調整合適。
(4)當冷劑水量較少時,可調整(關。├鋭┍贸隹陂y門,減少冷劑水的循環量,隨著冷劑水的增多,再逐漸開大冷劑泵的出口。若冷劑水很少,可暫時關閉冷劑泵,待冷劑水積多時再啟動冷劑泵。
(5)當冷劑水液位過高時,可開大冷劑泵的出口閥,加大冷劑水的循環量,也可打開冷劑泵與吸收器之間的旁通閥,使一部分冷劑水旁通到吸收器中。
(6)在向機組供應蒸汽前,可打開機組凝結水管道上的旁通閥,供應蒸汽后應立即關閉。以免大量水蒸氣從凝結水旁通管道上溢出,造成浪費。
在調節中,若將凝結水管路上的旁通閥關閉以后,冷凝水不能順利排出.可暫時打開旁通閥,對疏水器進行檢修。
(7)運行中出現的一般問題的處理:
1)機組運行不平穩。
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運行不平穩主要是由于發生器的熱負荷大于吸收器的熱負荷,從而使蒸發器內冷劑水的水位逐漸上升,吸收器液位下降,溶液濃度和溫度越來越高,從發生器至冷凝器之間的管路上發出汽水撞擊聲。
產生此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冷劑泵剛投入運行,機組運行的慣性使吸收器內液位下降過快,甚至出現吸空現象;因為有不凝性氣體出現或吸收器的負荷偏小而使低壓筒體內壓力偏高;吸收器中噴淋溶液量小或發生器中溶液循環量大;加熱蒸汽的壓力上升速度太快。
解決機組運行不平穩問題的方法是將冷劑水旁通至吸收器中,適當降低加熱蒸汽壓力,調整溶液的流量,減少發生器的循環量,加大吸收器的噴淋量。若冷卻塔的負荷不能調節(風量),就可適當加大冷卻水循環量;若冷卻塔的風量可調,就可同時加大風量和冷卻水循環量,并同時啟動真空泵,抽出機組內的不凝性氣體。
2)機組運行中存在不凝性氣體。機組在運行過程中會因不同的原因而產生不凝性氣體。積存于機組中的不凝性氣體,會嚴重影響機組的工作效率。因此,應及時發現并予以排除,以保證機組安全高效地運行。判斷機組內存有不凝性氣體的方法是:溶液泵出口的稀溶液溫度低于相同工況下的正常數值;抽氣時冷媒水出口溫度顯著下降。
造成機組產生不凝性氣體的原因主要有:清洗時殘留下來的不凝性氣體;由于緩蝕劑在預膜過程中引起的初始腐蝕產生的氣體;機組檢漏工作不徹底,有滲漏處,導致有氣體滲入;隔膜閥漏氣;真空泵抽真空能力下降等。
排除機組運行中存在不凝性氣體的方法有:清除存留下來的不凝性氣體可以采用啟動真空泵,對機組進行抽真空;對于由于有滲漏問題而造成的不凝性氣體,在運行高峰季節可用間斷抽真空的方法維持運行,待長期停機時放出溶液后再進行檢修;對于由于隔膜閥漏氣而造成的不凝性氣體,可一邊抽氣,一邊瞬時開、關若干次閥門,看能否調整好,若此法無效,就需更換新閥。
3)機組運行過程中冷劑水被污染。冷劑水在機組運行中因各種因素被污染后的判斷方法是:機組工作時制冷量偏低;機組在低工況下運行時,冷劑水量過多;吸收器液位下降;抽出取樣的冷劑水發黃,密度超過1. 002×103 kg/m3。
造成機組內冷劑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機組啟動時工作蒸汽壓力提高太快;蒸汽調節閥失控;疏水器損壞;未關閉疏水器的旁通閥門;發生器(主要是低壓發生器)液位太高;冷卻水量過大或冷卻水進水溫度偏低;冷凝器抽氣閥未關閉等。
解決機組運行過程申冷劑水被污染的方法有:降低蒸汽壓力;檢查疏水器的旁通閥,若旁通閥失靈就應予以更換;調節溶液循環量,適當降低低壓發生器液位,減小冷卻負荷,關閉抽氣閥。在進行了上述針對性技術處理后,還應對冷劑水進行再生處理,具體方法可參看前面有關章節。
(8)制冷機組的運行記錄。制冷機在運行過程中應作好運行記錄,以便分析運行情況,防患于未然。以蒸汽雙效
溴化鋰制冷機運行記錄為例的制冷機組的運行記錄內容見表4-16。
雙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運行記錄 年 月 日 表4-16
|
| 溫 度(℃) |
|
|
|
|
|
|
|
|
|
|
|
|
|
|
| 壓 力( MPa) |
|
|
|
|
|
|
| 流量( m3/h) | 電流(A) |
|
|
| 真空( Pa) |
|
|
|
班 | 時 | 蒸汽 |
|
| 冷媒水 | 冷卻水 |
|
| 低溫熱交換器 |
| 向溫熱躉換器 |
| 蒸汽 |
|
| 冷媒水 | 冷卻水 | 屏蔽泵 |
|
|
|
|
|
|
|
|
|
|
|
|
| 真 |
|
|
|
|
| 冷 |
|
|
|
|
| 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 | 制冷 | 大 |
|
|
| 空 |
|
| 進 | 凝 |
| 劑 |
|
| 吸 | 吸 | 冷 | 發 | 濃 | 濃 | 稀 | 稀 | 濃 | 濃 | 稀 | 稀 |
|
|
|
|
|
|
|
|
|
| 蒸 | 冷 | 冷 | 冷 | 發 | 溶 | 壓 | 目 | 氣 | 發 | 冷 | 蒸 | 泵 |
|
|
| 水 | 疏 |
| 進 | 出 | 收 | 收 | 凝 |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總¨ | 進 | 疏 | 進 | 出 | 進 | 出 | 冷 | 發 | 溶 |
| 媒 | 卻 | 劑 |
|
|
| 里 | 壓 |
|
|
| 運 |
別 | 間 | 機 | 換 |
| 墓 | 機 | 機 | 器 | 器 | 器 | 溫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 機 |
| 機 | 機 | 機 | 機 | 劑 |
|
|
|
|
| 水 | 生 | 液 | (v) | (kVh) | 力 | 生 | 凝 | 發 | 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 | 生 | 液 | 汽 | 水 | 水 | 泵 | 泵 | 泵 |
|
| 壓 | 器 | 器 | 器 | 情 |
|
| 組 | 執 | 水 | 汽 | 組 | 組 | 進 | 出 | 出 | 度 | 進 | 出 | 進 | 出 | 進 | 出 | 進 | 出 | 管 | 組 | 水 | 組 | 組 | 組 | 組 | 泵 | 泵 | 泵 |
|
|
|
|
|
|
|
| 力 |
|
|
| 況 |
|
|
| 器 |
|
|
|
|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早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晚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